还在用耳机大放音乐?难道你的耳朵不想要了吗?!
出门没带手机,是不是很焦虑?
带了手机没带耳机,还是很焦虑?
手机对我们有多重要,
耳机就享有多高的尊宠!
自从手机长在了人类身上,
耳机就长在了手机身上!
大街上、地铁里的“耳机族”,越来越多;
用耳机听音乐、打电话的人,比比皆是。
可是,什么时候耳机成了耳朵的“天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噪声性听力损伤,由于长期接触噪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又称慢性声损伤。损伤部位主要是内耳。损伤程度与噪声的强度和接触噪声的时间有关。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有一个由生理反应到病理改变的发展过程。
医师说:我们的内耳是将声音变成电能,传到听力中枢,如果这个转化器出了毛病,听觉就会出问题。久戴耳机,特别是在高音量的环境下,噪声会对内耳的毛细胞造成变性、损伤。戴耳机连续听1小时以上音乐,听力就会出现明显的暂时性下降,长此以往,或致耳聋。
1. 耳鸣:早期会出现双侧高音调声耳鸣,晚期就是耳聋了。
2. 渐进性听力减退: 缓慢进行式,早期可能因程度轻,不影响正常语言交流和社交活动,不能被及时察觉,随着听力损失加重,听不清别人说话时,才被发觉。
3.其他损伤:长期接触强噪声音,可引起大脑皮质、自主神经系统、心脏、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等组织器官的功能紊乱。
耳部检查耳膜多无异常,纯音测听呈感音神经性聋;早期典型曲线为4000Hz呈V型下降(图A);以后临近的3000~6000Hz或~2000~8000Hz之间的听力亦下降,曲线呈U型(图B);晚期则所有频率均下降,但高频区仍甚于低频区,曲线呈下降型(图C),发展为全聋者罕见。噪声性聋多位双侧对称性,若有差别可能与声源方向、体位及原患耳疾等有关。
近来发现,高频纯音听阀测试和声反射敏化法测试声反射有助于早期发现噪声性聋。耳声发射可以灵敏地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主动运动功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早期发现和监测噪声性聋的检查方法。
1.控制音量:保持在40-60分贝,如一般谈话声或略轻,以感觉舒适为宜。
2.控制时间:成人每天使用耳机不超过3-4小时,每隔半小时休息一下。
3.选好款式:对耳朵损伤 小的是头戴式耳机。
4.养好习惯:不要习惯性单耳戴耳机。
1.煲电话粥:手机或座机听筒贴近耳朵,声源离耳膜太近,时间久了耳朵会受到刺激。
★建议:使用免提功能,打电话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2.高速行驶中开窗:汽车周围环绕着发动机声、路面摩擦声及喇叭声等,一旦打开车窗,噪声会明显增强。
车速90公里/小时=噪声85分贝
车速120公里/小时=噪声100分贝(相当于喷气式飞机咆哮而过)
★建议:车速超过85.3公里/小时,将车顶及车窗封闭。
3.经常掏耳朵:成人外耳道仅2.5-3.5厘米长,掏耳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或鼓膜损伤,导致听力下降。
★建议:人耳具有自净功能,不需要常常掏
十年民生,万家福音